引言
在历史的长河中,粮食安全始终是关乎国家兴衰、民生福祉的重要议题。《论积贮疏》作为西汉时期贾谊的一篇政论文章,不仅深刻揭示了粮食储备的重要性,还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理政经验。本文将从原文、翻译、历史背景、现代启示等方面,全面解析《论积贮疏》的内涵与价值。
《论积贮疏》原文
原文如下:
> 今背本而趋末,食者甚众,是天下之大残也;淫侈之俗,日日以长,是天下之大贼也。残贼公行,莫之或止;大命将泛,莫之振救。生之者甚少,而靡之者甚多,天下财产何得不蹶?汉之为汉,几四十年矣,公私之积,犹可哀痛!失时不雨,民且狼顾;岁恶不入,请卖爵子,既闻耳矣。世之有饥穰,天之行也,禹、汤被之矣。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,国胡以相恤?卒然边境有急,数千百万之众,国胡以馈之?兵旱相乘,天下大屈,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,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。政治未毕通也,远方之能疑者,并举而争起矣。乃骇而图之,岂将有及乎?
《论积贮疏》翻译
翻译如下:
> 现在舍弃农业而从事商业的人很多,吃的人却很多,这是天下最大的祸害;奢侈浪费的风气一天天蔓延,这是天下最大的祸害。这些祸害公然盛行,没有人去制止;国家的命运岌岌可危,没有人去挽救。生产粮食的人很少,而消耗粮食的人很多,国家的财产怎能不衰败?汉朝建国以来,已经四十年了,公家和私人的积蓄,仍然令人痛心疾首!如果遇到不好的年景不下雨,百姓就会忧心忡忡;如果遇到灾年收成不好,百姓就会卖掉自己的爵位和子女以求生存。这些情况已经听闻过了。世上的饥荒和丰年,是自然界的规律,夏禹、商汤都曾遭遇过。如果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的地方发生旱灾,国家用什么来救济?如果突然边境有紧急情况,需要几千百万的军队,国家用什么来供给?兵灾旱灾相继发生,国家财力匮乏,有勇力的人聚集起来相互攻击,疲惫的老弱病残的人交换子女以求生存。政治还没有完全畅通,远方的疑虑之人就会一起行动起来。等到惊慌失措地去图谋对策时,恐怕已经来不及了。
历史背景
《论积贮疏》写于西汉文帝时期。当时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,但统治者却忽视了粮食储备的重要性。贾谊在文章中指出,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背弃农业、追求商业的现象,导致粮食生产不足。同时,奢侈浪费的风气日益严重,加剧了社会矛盾。贾谊认为,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制止,将会导致国家的衰败。
现代启示
《论积贮疏》不仅是一部古代政论文章,更是一部关于粮食安全的警世之作。在当今社会,粮食安全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、自然灾害频发以及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,粮食安全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。因此,《论积贮疏》中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首先,《论积贮疏》强调了粮食储备的重要性。在现代社会中,粮食储备不仅可以应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,还可以在经济危机、战争等特殊情况下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。因此,政府应该加强对粮食储备的管理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。
其次,《论积贮疏》指出奢侈浪费的风气会加剧社会矛盾。在现代社会中,奢侈浪费的现象依然存在。例如,在餐饮业中,许多餐厅为了追求利润而过度浪费食物;在家庭生活中,许多人为了面子而购买过多的食物。这些现象不仅浪费了资源,还加剧了社会矛盾。因此,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,减少奢侈浪费的行为。
最后,《论积贮疏》强调了政治的重要性。在现代社会中,政治环境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。例如,在一些国家和地区,政治不稳定会导致粮食供应中断;在一些国家和地区,政府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粮食安全问题。因此,政府应该加强政治稳定建设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。
结语
《论积贮疏》不仅是一部古代政论文章,更是一部关于粮食安全的警世之作。在当今社会中,《论积贮疏》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我们应该从《论积贮疏》中汲取经验教训,加强粮食储备管理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、加强政治稳定建设,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。
锲而不舍打一生肖
“锲而不舍”出自《荀子·劝学》,原意是指雕刻一件东西,一直刻下去不放手,比喻有恒心、有毅力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锲而不舍”常用来形容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。将“锲而不舍”打一生肖,则可以理解为形容一种坚持不懈、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。
在中国十二生肖中,“牛”是最符合这一描述的生肖之一。牛以其勤劳、坚韧、任劳任怨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。牛在田间耕作时从不放弃,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坚持到底。因此,“锲而不舍”打一生肖,“牛”无疑是最佳答案。
最难做的饭打一成语
“最难做的饭”打一成语,“难能可贵”是最贴切的答案。“难能可贵”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《送高闲上人序》,原意是指很难做到的事情却能够做到,非常值得珍视和尊重。将“最难做的饭”打一成语,“难能可贵”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做饭的难度,还蕴含着一种不易获得的珍贵品质。
“难能可贵”不仅适用于形容做饭的难度,还可以用来形容其他难以做到的事情。例如,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能够迎难而上、解决问题;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、克服难关;在人际交往中能够真诚待人、赢得尊重等。这些都体现了“难能可贵”的精神品质。
结语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最难做的饭”打一成语,“难能可贵”是最贴切的答案。这个成语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做饭的难度,还蕴含着一种不易获得的珍贵品质。在日常生活中,“难能可贵”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。
总结
《论积贮疏》作为一篇古代政论文章,在粮食安全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经验。现代社会中,《论积贮疏》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通过分析“锲而不舍”和“最难做的饭”这两个成语谜底,“牛”和“难能可贵”分别代表了坚持不懈和不易获得的珍贵品质。这些成语不仅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某些现象或品质,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启示。